光明日报记者 东程 光明日报 张雨欣 在北京市东城区五四街29号,北京大学红楼静静矗立。 This red landmark, which witnessed the spread of early Marxism in China, attracts an endless stream of visitors with its unique beauty,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Beijing Colult Culture Youth Blooming" action plan. "Since its opening in June 2021, Peking University's Red Building has received an average of nearly 500,000 visitors per year, more than half of whom are under the age of 30."北京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纪念馆馆长杨家义说。 目前,北大红楼已与2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The "Beijing colorful youth culture blossoming na" Action Plan "Awakening Age" study trip launched in 2023 has carried out activities around red cultural resources such比如北京大学红楼。截至目前,已吸引超过5000人深度参与。通过课题研究、读书会、报告厅、志愿服务等方式,让青少年在真实场景中了解历史。 走进北大的红楼,就像时光倒流。修复后的李大钊图书馆馆长室内,书桌上的笔墨纸墨被原样再现;毛泽东工作的第二阅览室里,桌椅仍保持着一个世纪前的样子。 5月4日阅兵准备室里,墙上的标语依稀可见……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导师高超曾多次带领学生来这里学习。他深有感触地说:“当我们在北大红楼里看觉醒时期,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历史,更是在执行一个使命。” 让历史更好地走进人们的心里young people, the interpretation team will continue to change.北京中共革命早期工作纪念馆社会教育部负责人谢银男表示,团队根据学校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教育方案:大学生沿着“传播真理之路”,参观了北大第二校区和蒙藏学校旧址;中学生在庄严的“七”主题活动中强化仪式感;小学生通过有趣的教育和娱乐课程了解历史。截至目前,中学生主题活动已接待近4万人次,小学生周末学习课程已服务超过2500个家庭。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观众转向讲故事的人。 “新青年志愿服务队”北大红楼创办的志愿者服务目前已招募志愿者330人,服务总小时数4万小时,其中17人荣获北京之星志愿者。 “我们用青年的语言讲红色故事,营造年轻人引领年轻人的良性循环。” Xie Yinnan said. 田子冲是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从大一开始就在北京大学红楼担任志愿者讲师。他与大家分享:“对‘觉醒时代’的研究,让我们的志愿服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解,而是努力让讲解活起来、动起来。” 近三年来,北大红楼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编辑出版了《新青年觉醒研究与学习特刊》、《北大红楼听课》等多部图书,并联合出版完成学术论文40余篇。如今,北大红楼已成为北京大中小学共建理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基地。《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3日第08页)